作风彰显形象,作风成就事业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,优良作风如同无声的号角,既能凝聚党心民心,更能激发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。对党员干部而言,唯有把好作风转化为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、“攻坚破难”的决心、“真抓实干”的恒心,才能在新征程上汇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。
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作风是最亮的名片。党员干部必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,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听民声、蹲在车间厂房问企需,用“将心比心”的态度、“马上就办”的速度、“办就办好”的力度,把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变成“满意清单”,让优良作风成为党群干群“连心桥”的钢筋铁骨。
改革发展的深水区,必然面临“硬骨头”“拦路虎”,而优良作风正是破局开路的“金刚钻”。越是任务艰巨,越需要“硬作风”顶上去。党员干部要摒弃“躺平”心态、拒绝“摆烂”行为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,让“硬作风”成为破解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。优良作风不是喊出来的口号,而是干出来的实绩。从深圳特区“拓荒牛”的日夜兼程,到雄安新区“未来之城”的拔节生长,中国奇迹的背后从来都是“实”字当头、“干”字为先。抓落实容不得半点虚功,党员干部要树立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日再早也是晚”的效率意识,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、雷厉风行,对认准的事一抓到底、善作善成。特别是在项目建设、营商环境、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,要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。
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既要靠“治”来“拔烂树”,更要靠“建”来“育新林”。一方面,要织密监督“铁网”,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、精准化执纪问责,让干部习惯在“聚光灯”下工作、在“放大镜”下用权;另一方面,要健全激励机制,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,让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干部有平台、有荣誉、有奔头。唯有形成“严管厚爱结合、激励约束并重”的制度闭环,才能让优良作风从“关键少数”向“绝大多数”拓展,从“集中整治”向“常态长效”深化。
党员干部当以优良作风为笔,以民心为纸,以实干为墨,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“不负人民”的奋斗篇章,让好作风成为新时代中国最亮丽的奋斗底色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办事处 付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