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绝做“躺平式干部”

在新时代的浪潮下,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、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。然而,部分“躺平式干部”的出现,搅乱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这些干部精神懈怠、消极应付,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。因此,让“躺平式干部”站起来、干起来,摒弃躺平心态,成为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关键任务。

坚定思想之“忠”,拒绝“思想躺平”。“躺平式干部”,理想信念缺失,宗旨意识淡薄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,加强思想理论学习,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与时俱进更新、强化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,践行为民服务宗旨,铭记使命与担当,把稳思想信念的“方向盘”。

磨砺专干之“能”,拒绝“能力躺平”。“躺平式干部”往往抱着得过且过、无过便是功的思想混日子,怕吃学习提升的苦,怕吃实践磨砺的苦,导致自己“能”不配位,开展工作按部就班,面对新的任务往往一头雾水、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。要解决这样的本领恐慌,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学习,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习本职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,还要大胆、坚决地迈出脚步,到基层一线向群众学习,在工作实践当中积累经验,不断提高自身的“能力值”,练就过硬的技能本领,克服庸懒散拖的心理障碍。

务实行动之“效”,拒绝“作为躺平”。基层事务办理不及时就会积压,时间一长轻则形成心理负担,重则影响党和政府形象。当日事当日毕,是大家都认可的好办法,关键在践行。分清轻重缓急,凡是要紧、急迫或者好处理的事情马上就办,绝不拖延;凡是属于需要特殊办理的事情,做到坚持原则、特事特办;凡是可以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或者难以马上办的就先记下来,条件具备了就立即办理。这种分类处理的办法往往能提高工作效率。党员干部也要拿出笃行实干的态度、务实担当的作风、速战速决的效率,为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,从为群众谋福祉当中获取成就感和幸福感。

让“躺平式干部”站起来、干起来,拒绝躺平心态,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。在新时代新征程中,党员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昂扬的斗志,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,努力做合格的党员干部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(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文北街道办事处 李萍)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