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时代基层天地广阔,年轻干部作为连接政策落地与民生诉求的关键纽带,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、服务基层治理的重要使命。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”年轻干部既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更要练就“绣花功夫”,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,真正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。
厚植为民情怀,锤炼务实作风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既是政策执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矛盾问题的“第一现场”。年轻干部须以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定力扎根基层,主动走出办公室,深入田间地头、走进百姓家门。通过“炕头听民声、地头解难题”的实践历练,培养“看得见群众眉头、听得懂百姓乡音”的敏锐触角。在化解邻里纠纷、推进环境整治、落实惠民政策等具体工作中,既要坚持原则底线,又要讲究工作方法,将刚性政策转化为柔性服务,用实干担当赢得群众信任。
创新工作方法,提升治理效能。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,基层干部要善于“老课题新解法”。在保留“大喇叭宣传”“院落议事会”等传统工作方式的同时,积极运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搭建智慧服务平台,通过微信群组、视频答疑等新载体,实现政策传达零时差、服务群众零距离。更要注重培养“解剖麻雀”的调研能力,针对土地流转、留守老人关爱等特定问题,形成“一村一策”的解决方案,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。
淬炼过硬本领,筑牢成长根基。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的工作特性,要求基层干部成为“全科型”人才。既要系统学习政策法规,做到“文件读得透、政策讲得清”;又要掌握矛盾调解、应急处理等实务技能,关键时刻能够“顶得上、稳得住”。通过“导师帮带制”“轮岗交流”等培养机制,在环境保护、产业发展等复杂任务中积累经验,逐步实现从“业务新兵”到“多面手”的蜕变。
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群众是最好的老师。年轻干部当以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闯劲、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中书写青春华章。唯有把根深深扎进基层沃土,才能在风雨洗礼中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,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“主心骨”和“领路人”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办事处 苏梦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