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实干“底色”绘就群众“心碑”

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,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。对党员干部而言,群众的“好口碑”不是靠豪言壮语“喊”出来的,而是用真抓实干“干”出来的。唯有把“实”字刻进骨子里、落到行动中,才能用“辛苦指数”换“幸福指数”,让“实干本色”成为最动人的政治品格。

群众利益无小事,实干的起点永远是“民心所向”。干部把群众的“柴米油盐”当作“头等大事”,把百姓的“急难愁盼”记在心头、抓在手头,自然能赢得“点赞声”“叫好声”。反之,若只重“面子工程”、不务“里子实事”,即便说得天花乱坠,也难逃群众“差评”。党员干部要把“办公桌”搬到群众“门槛边”,用“脚底板”丈量民生,用“真行动”纾解民忧,让实干成为联系群众最紧密的“纽带”。

干事创业从来不是“敲锣打鼓”就能轻松实现的,越是“硬骨头”越需“铁肩膀”。群众的“好口碑”往往藏在“疑难杂症”的破解里,显现在“急难险重”的冲锋中。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利益纠葛、产业升级中的技术瓶颈,党员干部要以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”的闯劲,在矛盾集中处“拔钉子”、在风险挑战前“蹚路子”,用实干实效证明“党员干部是靠得住的”。

实干不是“作秀式”的短期冲刺,而是“钉钉子”般的长期坚守。现实中,少数干部急功近利搞“形象工程”,项目“烂尾”、承诺“落空”,最终寒了民心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政绩观,以“愚公移山”的毅力把“规划图”变成“实景图”,让群众在“量变到质变”的积累中感受到真变化、获得真实惠。

喊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。群众看干部,既看“干得怎么样”,更看“自身正不正”。实干与清廉如鸟之双翼、车之双轮,缺一不可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,在项目审批、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坚守原则,以“一身正气”养“实干硬气”,让群众既感佩“能干事”,更信服“不出事”。

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,党员干部当以“实”为尺、以“干”为笔,把每一件民生小事当作“心头大事”,把每一项发展任务当作“必答题目”,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汗水浇灌希望,让群众的“好口碑”成为实干者最珍贵的“勋章”,让新时代的奋斗答卷真正写进人民心里。(作者: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永红桥街道办事处  付玉)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